痛經可通過熱敷、藥物鎮痛、調整飲食、適度運動、心理調節等方式緩解,可能與子宮收縮異常、前列腺素分泌過多、盆腔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因素有關。
下腹局部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松弛子宮平滑肌,減輕痙攣性疼痛。使用熱水袋或暖寶寶時溫度控制在40-50℃,每次持續15-20分鐘。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經期可間隔2-3小時重復操作。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議疼痛初期服用。嚴重痛經可短期使用解痙藥如顛茄片,但需避免與咖啡因同服。繼發性痛經需排查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需要孕激素類藥物。
經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適量攝入溫補食材如紅糖姜茶、桂圓紅棗湯。增加ω-3脂肪酸攝入,三文魚、亞麻籽可減輕炎癥反應。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ml,補充鈣鎂元素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
經期第二天起可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瑜伽貓式動作,促進盆腔血液循環。避免卷腹、倒立等壓迫腹腔的動作,運動時長控制在30分鐘內。盆底肌放松訓練能改善下墜感,每日3組凱格爾運動。
焦慮情緒會加重痛覺敏感度,可通過冥想、呼吸訓練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建立月經周期記錄,預判疼痛時段提前準備緩解措施。嚴重疼痛伴抑郁癥狀建議尋求心理咨詢。
經期注意腰腹部保暖,穿著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摩擦刺激。日常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增強盆底肌耐力,推薦游泳、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長期嚴重疼痛需婦科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超聲檢查可明確子宮及附件狀況。建立規律作息習慣,避免經前熬夜、過度勞累等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