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狀態用藥需特別注意藥物選擇、劑量調整及不良反應監測。主要有藥物相互作用風險、肝腎功能影響、心血管副作用、認知功能評估、個體化用藥方案等因素。
1、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老年人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抗抑郁藥與華法林、地高辛等心血管藥物聯用可能增加出血或心律失常風險,與苯二氮卓類鎮靜藥聯用會加重嗜睡。用藥前需詳細核對當前用藥清單,優先選擇相互作用較少的舍曲林、西酞普蘭等藥物。
2、肝腎功能影響
年齡增長導致肝藥酶活性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影響藥物代謝。米氮平、阿米替林等經肝臟代謝的藥物需減量使用,文拉法辛等活性代謝物經腎臟排泄的藥物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考慮非藥物治療。
3、心血管副作用
三環類抗抑郁藥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和QT間期延長,增加跌倒和猝死風險。帕羅西汀等SSRIs類藥物可能引發心動過緩。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壓、心電圖,有冠心病病史者避免使用多塞平等藥物。
4、認知功能評估
部分抗抑郁藥可能加重認知障礙,用藥前需進行MMSE量表篩查。曲唑酮等鎮靜作用強的藥物可能誘發譫妄,伴有癡呆的抑郁患者宜選用艾司西酞普蘭等對認知影響較小的藥物。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認知功能。
5、個體化用藥方案
初始劑量應為成人常規劑量的1/3-1/2,緩慢滴定至有效劑量。考慮藥物基因組學檢測指導用藥,如CYP2D6慢代謝者需減少文拉法辛劑量。聯合心理治療可降低用藥劑量,重度抑郁可考慮改良電休克治療替代藥物。
老年抑郁患者用藥期間需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社交活動,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歐米伽3脂肪酸。照料者需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和藥物不良反應,避免自行調整劑量。建議每3個月復查肝腎功能和血藥濃度,出現明顯副作用時及時就醫調整方案。陽光照射和園藝等戶外活動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