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骨質增生一般無法自行痊愈,通常需要醫療干預。牙齒骨質增生可能與長期咬合創傷、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等因素有關。
1、長期咬合創傷
牙齒長期承受異常咬合力可能導致牙槽骨局部代償性增生。這種情況常見于牙齒排列不齊或單側咀嚼習慣患者。臨床表現為患牙周圍骨質膨隆,可能伴隨牙齦腫脹。建議通過正畸治療調整咬合關系,必要時可進行調頜處理。
2、慢性炎癥刺激
根尖周炎或牙周炎等慢性炎癥可能刺激成骨細胞活躍,導致局部骨質增生。患者可能出現牙齒松動、叩痛等癥狀。需通過根管治療消除感染源,嚴重者需配合牙周系統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
3、遺傳因素
部分家族性頜骨發育異常患者可能出現多發性骨質增生。這類情況多表現為對稱性頜骨膨大,可能影響面部輪廓。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評估骨質范圍,必要時行手術修整術。
4、內分泌紊亂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引發全身性骨代謝異常,導致頜骨局部增生。患者常伴有多尿、骨痛等全身癥狀。需通過血清鈣磷檢測確診,治療原發病是關鍵。
5、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外傷或放射治療后局部血供改變可能刺激骨質異常增生。這種情況常見于頜骨骨折愈合過程中。建議通過CT評估增生程度,輕度者可觀察,明顯影響功能時需手術切除。
牙齒骨質增生患者應保持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避免刺激增生部位。飲食宜選擇軟質食物減少咬合壓力,避免過硬或過燙食物。定期口腔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出現持續疼痛或明顯隆起應及時就診。對于已經形成的骨質隆起,切忌自行處理,需由口腔外科醫生評估后決定治療方案。術后需遵醫囑進行口腔護理,預防感染促進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