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過安全性行為、避免共用注射器、規范醫療操作、孕前篩查、暴露后預防等方式預防。梅毒通常由性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血液傳播、皮膚黏膜破損感染、醫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1、安全性行為:
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乳膠避孕套可降低95%以上的傳播風險。避免多性伴或與高危人群發生無保護性行為。性行為后及時清洗生殖器部位,但需注意沖洗不能替代物理屏障保護。
2、阻斷血液傳播:
拒絕吸毒或與他人共用注射器、針頭等器械。紋身、穿孔等需選擇正規機構,確保器械經過嚴格消毒。輸血或血液制品應通過正規醫療渠道獲取。
3、規范醫療防護:
醫務人員接觸患者體液時應佩戴手套、護目鏡等防護裝備。嚴格執行醫療器械消毒規范,口腔診療器械需達到滅菌標準。手術前需進行梅毒血清學篩查。
4、母嬰阻斷措施:
孕婦應在孕早期進行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檢測。確診感染者需接受芐星青霉素治療,妊娠28周后需重復治療。新生兒出生后需預防性使用青霉素并隨訪18個月。
5、暴露后處置:
高危暴露后24小時內可肌肉注射芐星青霉素進行預防。72小時內可口服多西環素或頭孢曲松替代治療。暴露后第4、8、12周需進行血清學監測。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或坐便器。增強免疫力可通過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動物肝臟,補充鋅元素的牡蠣、堅果等食物。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出現硬下疳、皮疹等可疑癥狀需立即至皮膚性病科就診,確診后需告知性伴侶共同接受檢測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