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歲前出現卵巢功能衰退的病理狀態,表現為月經異常、雌激素水平下降及生育能力喪失。其診斷標準包括閉經4個月以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持續升高>25 IU/L以及伴隨圍絕經期癥狀。
卵巢早衰可能由遺傳因素、自身免疫異常、醫源性損傷如放化療、病毒感染如腮腺炎以及環境毒素等因素引起。染色體異常如X染色體缺失約占病例的10%-1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橋本甲狀腺炎、Addison病可導致卵巢組織被免疫系統攻擊。盆腔手術或放療可能直接損傷卵巢組織,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誘發卵巢功能損傷。
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月經稀發或閉經、潮熱盜汗、陰道干澀、性欲減退等低雌激素癥狀,部分患者伴隨骨質疏松或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約5%-10%的患者可能因卵泡儲備意外恢復出現間歇性排卵,但自然妊娠率不足5%。
治療需采取綜合管理策略。激素替代治療HRT是基礎方案,常用藥物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凝膠等,需配合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對于有生育需求者,可嘗試贈卵體外受精,但需充分評估倫理及法律風險。輔助治療包括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必要時采用抗抑郁藥物改善情緒癥狀。中醫調理如坤泰膠囊可能對部分患者有效。
生活方式干預同樣重要。保持BMI在18.5-23.9之間,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補充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漿、亞麻籽,嚴格戒煙并避免酒精攝入。壓力管理可通過正念冥想等方式實現,睡眠應保證每日7-8小時。
建議確診患者每6個月監測骨密度和血脂,每年進行乳腺和婦科檢查。年輕患者需特別關注心血管健康指標,長期HRT者應定期評估血栓風險。對于染色體異常患者,建議進行遺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