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長小肉粒可能由瞼腺炎、汗管瘤、粟丘疹、皮脂腺增生、扁平疣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激光、冷凍、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
1、瞼腺炎:瞼腺炎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用眼衛生不良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眼瞼紅腫、壓痛等癥狀。早期可熱敷促進炎癥消退,化膿后需切開排膿,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紅霉素眼膏等抗生素治療。
2、汗管瘤:汗管瘤與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相關,表現為膚色或淡黃色半球形丘疹。二氧化碳激光或電灼治療可去除病灶,日常需避免過度摩擦刺激。
3、粟丘疹:粟丘疹因皮膚角化異常導致,好發于眼周,呈白色堅硬小顆粒。消毒后用針頭挑出角質栓即可治愈,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4、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分泌旺盛堵塞毛孔形成黃色隆起,多見于油性皮膚人群。異維A酸軟膏可調節皮脂分泌,嚴重者采用激光氣化治療。
5、扁平疣: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扁平丘疹,具有傳染性。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干擾素凝膠抗病毒,頑固病灶可液氮冷凍處理。
日常需注意眼部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飲食宜清淡,減少高糖高脂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C。洗臉時輕柔擦拭眼周,發現肉粒持續增大或破潰應及時就診皮膚科。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調節內分泌,降低汗管瘤等疾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