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局部異常擴張形成的瘤樣病變,主要分為胸主動脈瘤和腹主動脈瘤,可能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遺傳因素、感染或創傷等原因引起。
1、動脈粥樣硬化
長期血脂異常導致動脈壁脂質沉積,形成斑塊并削弱血管彈性。血管中層平滑肌細胞受損后,管壁在血流壓力下逐漸膨出。患者常合并冠心病或外周動脈疾病,控制血脂和血壓是關鍵干預措施。
2、高血壓
持續高壓血流沖擊主動脈壁,導致中膜彈力纖維斷裂。血壓波動越大,血管壁承受的剪切力越強。這類患者需嚴格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維持血壓穩定。
3、遺傳因素
馬凡綜合征等結締組織疾病會導致主動脈中膜結構缺陷。患者年輕時即可出現主動脈根部擴張,需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檢查。直系親屬中有主動脈夾層病史者應接受基因篩查。
4、感染因素
梅毒、細菌性心內膜炎等感染可破壞主動脈壁三層結構。病原體通過血流播散至血管壁,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和基質降解。這類患者需足療程使用抗生素,并監測炎癥指標。
5、創傷因素
車禍墜落等外力撞擊可能導致主動脈減速傷,好發于動脈韌帶固定處。血管內膜撕裂后血液進入中膜形成假性動脈瘤。外傷后突發胸背痛需立即進行增強CT檢查。
主動脈瘤患者應戒煙限酒,避免劇烈運動和屏氣動作。飲食以低鹽低脂為主,每日監測血壓和脈搏。直徑超過5厘米的動脈瘤或年增長超過1厘米時,需考慮覆膜支架植入或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后仍需定期隨訪,預防吻合口漏或內漏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