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可以遵醫囑服用艾附暖宮丸、少腹逐瘀顆粒、金匱腎氣丸、烏雞白鳳丸、桂枝茯苓丸等藥物調理。宮寒多與腎陽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表現為小腹冷痛、月經不調等癥狀,需結合具體證型用藥。
一、藥物
1、艾附暖宮丸
艾附暖宮丸由艾葉、香附等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適用于宮寒引起的月經后期、經血色暗等癥狀。該藥通過溫補下焦陽氣改善胞宮虛寒狀態,服藥期間需避免生冷飲食。
2、少腹逐瘀顆粒
少腹逐瘀顆粒含當歸、川芎等成分,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針對寒凝血瘀型宮寒效果顯著緩解小腹冷痛、經血夾塊。陰虛內熱者慎用,用藥期間需注意保暖。
3、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以附子、肉桂為主藥,可溫補腎陽,適用于腎陽虛衰導致的宮寒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該藥通過補益命門之火改善胞宮失溫,長期服用需監測燥熱反應。
4、烏雞白鳳丸
烏雞白鳳丸具有補氣養血作用,對氣血兩虛型宮寒伴隨月經量少、面色蒼白有效。方中烏雞、人參等可調和沖任二脈,服用時需配合溫性食物增強藥效。
5、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能溫通經脈,適用于寒濕凝滯引起的宮寒不孕、痛經。桂枝的辛溫特性可化解胞宮寒凝,但陰虛火旺者禁用,用藥需觀察有無口干等不良反應。
調理宮寒需配合日常養護,建議適量食用羊肉、桂圓等溫補食材,避免冷水刺激,堅持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冬季注意腰腹保暖,適度進行八段錦等溫和運動促進氣血運行。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復診調整用藥方案,避免自行長期服用溫熱類藥物導致陰陽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