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片檢查是臨床常用的病理診斷方法,指通過胃鏡鉗取少量胃黏膜組織進行顯微鏡下觀察,主要用于明確胃部病變性質。該檢查對胃癌、胃炎等疾病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
胃切片檢查主要適用于以下情況:胃鏡檢查發現可疑潰瘍、息肉或黏膜異常改變;長期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臨床懷疑早期胃癌但影像學證據不足。檢查前需禁食6-8小時,高血壓患者需提前控制血壓,服用抗凝藥物者需遵醫囑調整用藥。
檢查過程在胃鏡引導下完成,醫生使用活檢鉗精準鉗取目標組織,通常選取病變邊緣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取材后可能伴有輕微出血,多數可自行停止。常見并發癥包括取材部位出血發生率約0.5%、胃穿孔低于0.1%,嚴重并發癥需立即內鏡下止血或外科干預。
病理報告通常包含組織學描述、特殊染色結果和診斷意見三個部分。良性病變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見炎性細胞浸潤;癌前病變如異型增生表現為細胞排列紊亂;胃癌診斷需明確組織學分型腺癌、印戒細胞癌等和分化程度。免疫組化檢查可進一步鑒別腫瘤來源。
術后2小時內需禁食禁水,之后逐步過渡到溫涼流質飲食。1周內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吸煙飲酒。若出現嘔血、劇烈腹痛或黑便應及時就醫。病理報告一般3-5個工作日出具,復雜病例可能需要延長至7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單次活檢可能存在取樣誤差,對于高度懷疑惡性的病變可能需要多次復查。胃息肉切除術后患者需根據病理結果決定隨訪間隔,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建議6-12個月復查,高級別病變需縮短至3-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