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長痘痘可能與真菌感染、毛囊炎、接觸性皮炎、汗皰疹、掌跖膿皰病等因素有關。腳部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或受到摩擦刺激時,容易出現紅腫、瘙癢的小疙瘩,嚴重時可能形成膿皰。
1、真菌感染
足癬是最常見的病因,紅色毛癬菌等真菌在腳趾縫或足底繁殖會導致丘疹和水皰。穿透氣性差的鞋襪、共用拖鞋可能加重感染。可遵醫囑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藥物,同時保持足部干燥。
2、毛囊炎
腳部毛發根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會形成紅色膿皰,多因剃毛不當或鞋子摩擦導致。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有助于消炎,避免抓撓防止感染擴散。選擇寬松透氣的鞋子可減少復發。
3、接觸性皮炎
對鞋襪染料、橡膠添加劑過敏時,腳背可能出現密集小丘疹伴劇烈瘙癢。明確過敏原后需更換鞋襪材質,急性期可使用氯雷他定片配合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癥狀。
4、汗皰疹
手腳多汗體質者在夏季易出現深在性小水皰,與精神緊張、鎳鉻金屬過敏有關。保持腳部清潔干燥,嚴重時可短期使用鹵米松乳膏。避免接觸洗衣粉等刺激性物質。
5、掌跖膿皰病
這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腳底會出現無菌性膿皰并反復脫屑。可能與吸煙、扁桃體炎誘發有關。治療需長期使用阿維A膠囊配合卡泊三醇軟膏,必要時進行光療。
日常應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襪子,每天更換清洗并在陽光下暴曬。洗腳后徹底擦干趾縫,避免光腳行走在公共浴室等潮濕場所。若痘痘持續增大、流膿或伴隨發熱,須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銀屑病、梅毒等系統性疾病。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有助于皮膚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