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關節痛可通過熱敷按摩、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物、糖皮質激素、關節腔注射等方式緩解。關節疼痛可能與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損傷、長期勞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晨僵、腫脹、活動受限、關節變形、皮下結節等癥狀。
1、熱敷按摩:生理性關節疼痛多由寒冷刺激或過度使用導致,每日用40℃左右熱毛巾外敷15分鐘,配合拇指指腹環形按壓疼痛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提重物或重復性抓握動作,必要時使用護具分擔關節壓力。
2、非甾體抗炎藥: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可選用塞來昔布、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腫脹。胃腸道敏感者需搭配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護劑,連續用藥不超過兩周。
3、抗風濕藥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長期服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艾拉莫德等慢作用抗風濕藥,延緩關節破壞進程。用藥期間每月監測肝腎功能,出現口腔潰瘍或脫發時及時調整劑量。
4、糖皮質激素:痛風急性期可短期口服潑尼松或地塞米松,快速控制關節腔無菌性炎癥。糖尿病患者慎用,療程控制在7-10天,突然停藥可能誘發反跳現象。
5、關節腔注射:嚴重骨關節炎可進行玻璃酸鈉或倍他米松關節腔注射,潤滑軟骨并減輕摩擦疼痛。需在超聲引導下操作,注射后48小時內避免劇烈活動,每年治療不超過3次。
關節疼痛患者日常需增加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攝入,減少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飲食。建議進行游泳、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每日關節活動度訓練不少于30分鐘。睡眠時保持手指伸展位,使用加熱護手套改善晨僵癥狀。若疼痛持續加重伴關節畸形,需進行X線及類風濕因子檢測排除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