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卡魯胺片過量可通過催吐、洗胃、對癥支持治療等方式處理,通常由誤服、劑量計算錯誤、藥物蓄積、肝腎功能異常、自殺傾向等原因引起。
1、催吐處理:
發現服藥過量后2小時內可嘗試催吐,用手指刺激咽喉部或服用淡鹽水誘導嘔吐,減少藥物吸收。操作時需保持側臥位避免誤吸,嘔吐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清除殘留藥物。催吐不適用于意識模糊或已出現嘔吐反射抑制的患者。
2、醫療洗胃:
醫院急診科會采用活性炭洗胃聯合導瀉治療,使用37℃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胃部直至洗胃液澄清。洗胃后需留置胃管注入50g活性炭懸液吸附殘留藥物,同時給予硫酸鎂導瀉加速腸道排出。洗胃時機越早效果越好,超過6小時則意義有限。
3、肝功能保護:
比卡魯胺過量易導致藥物性肝損傷,需靜脈輸注谷胱甘肽、復方甘草酸苷等護肝藥物,監測ALT、AST指標變化。出現黃疸或凝血異常時需補充維生素K1,嚴重肝損需考慮血漿置換。治療期間絕對禁酒并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
4、激素調節:
該藥物過量會干擾雄激素受體功能,男性患者可能出現乳房脹痛、性欲減退。短期可使用他莫昔芬緩解乳腺癥狀,嚴重者需檢測睪酮水平后考慮補充十一酸睪酮。女性患者需警惕月經紊亂,必要時進行雌孕激素替代治療。
5、心理干預:
對蓄意過量服藥者需進行自殺風險評估,安排精神科會診。抑郁癥患者可聯合使用舍曲林、帕羅西汀等SSRI類藥物,躁狂發作時需配合心境穩定劑。建立藥物監管制度,家屬需保管藥品并監督每日服用劑量。
日常需將藥物存放于兒童無法觸及處,使用分藥盒避免重復用藥。服藥期間每月復查肝功能,出現惡心、皮膚黃染立即就醫。飲食多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促進肝細胞修復,適當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代謝。長期服藥者建議每3個月檢測骨密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