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嗜酸乳桿菌片屬于益生菌制劑,主要含有嗜酸乳桿菌等活性菌株,用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制劑主要有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等類型,適用于腸道功能紊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等病癥。
1、嗜酸乳桿菌
嗜酸乳桿菌是復方嗜酸乳桿菌片的核心成分,能夠耐受胃酸定植于腸道,抑制致病菌生長。該菌株通過產生乳酸降低腸道pH值,改善腹瀉或便秘癥狀,對腸易激綜合征有輔助治療作用。使用時應避免與抗生素同服,需間隔兩小時以上。
2、雙歧桿菌
雙歧桿菌作為常見益生菌,可與嗜酸乳桿菌協同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其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能為腸上皮細胞供能,緩解炎癥性腸病癥狀。對乳糖不耐受人群,雙歧桿菌可幫助分解乳糖減輕腹脹,但免疫缺陷患者使用前需咨詢
3、糞鏈球菌
糞鏈球菌在制劑中起調節免疫作用,通過刺激腸道分泌型IgA產生增強局部免疫力。該菌株對輪狀病毒性腸炎有防治效果,但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亢進患者不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4、酪酸梭菌
酪酸梭菌產生的丁酸鹽是結腸細胞主要能量來源,能修復受損腸黏膜。對于放射性腸炎或化療后腹瀉患者,該菌株可通過抗炎作用緩解癥狀,但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間禁止使用。
5、布拉氏酵母菌
布拉氏酵母菌作為真菌類益生菌,對抗生素不敏感,適合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預防。其通過競爭性抑制艱難梭菌等致病菌定植發揮作用,但中央靜脈導管患者可能存在真菌血癥風險,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益生菌制劑需在25℃以下避光保存以保證活性,建議餐后服用減少胃酸破壞。長期使用單一菌株可能導致菌群失衡,交替使用不同菌種效果更佳。出現持續腹痛、皮疹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就醫,嬰幼兒及重癥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菌株。日常可配合膳食纖維攝入促進益生菌增殖,避免與溫度超過40℃的飲品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