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嚴重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營養補充、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脫發通常由壓力過大、營養缺乏、激素失衡、頭皮疾病、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壓力過大會導致毛囊生長周期紊亂,引發休止期脫發。長期精神緊張會抑制毛囊干細胞活性,建議通過冥想、規律運動等方式減壓。伴隨焦慮失眠時可嘗試認知行為療法。
營養缺乏特別是鐵、鋅、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毛囊代謝。動物肝臟、牡蠣、堅果等食物可補充相關營養素。血清鐵蛋白低于30μg/L時可能出現彌漫性脫發,需檢測微量元素水平。
雄激素性脫發與雙氫睪酮水平升高有關,表現為發際線后移或頭頂稀疏。非那雄胺可抑制5α還原酶,米諾地爾能擴張頭皮血管。這類脫發通常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
頭皮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毛囊炎會破壞毛囊環境。酮康唑洗劑可抑制馬拉色菌,嚴重時需口服抗真菌藥。這類脫發常伴隨頭皮瘙癢、紅斑或鱗屑。
遺傳因素導致的脫發多在20-30歲顯現,毛囊對雄激素敏感性增高是主因。早期干預可延緩進展,晚期需考慮毛發移植。家族中有脫發史者應提前預防。
若每日脫發超過100根持續三個月,或出現斑片狀脫發,建議就診皮膚科進行毛發鏡檢查和激素檢測。突發性大量脫發需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