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例患者為兩歲男童,患兒于一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病初為低燒,偶有咳嗽,后病情加重,體溫上升至四十度,神志不清,呼之不應,持續抽搐三分鐘后自行停止,數小時后再次出現抽搐,遂前來我院就診。經相關檢查,診斷為發熱性驚厥。經三天住院治療后,患兒病情明顯好轉,各項指標恢復正常,遂出院。
【基本信息】男、2歲
【疾病類型】發熱性驚厥
【就診醫院】泰安市中心醫院
【就診時間】2022年6月
【治療方案】針對小兒驚厥,予以苯巴比妥片鎮靜、抗驚厥;針對驚厥引起的發熱,予以氨酚偽麻那敏分散片解熱退燒;同時應用抗病毒,應用玉屏風顆粒提高免疫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4天,出院繼續服用藥物,一周后需復查
【治療效果】無發燒、咳嗽,癥狀基本消除,各項指標恢復正常
一、初次面診
今天我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患兒年僅兩歲。父母神情焦急,語氣激動地說道,患兒于一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低燒,測量體溫為三十七度,偶有咳嗽。發病初期,家人只當是普通發燒,并未予以重視。隨后患兒病情加重,體溫上升至四十度,在家中突然出現神志不清,父母呼之不應,伴四肢痙攣樣抽搐,面部發紺,癥狀持續三分鐘后自行停止,神志轉清,期間仍伴有發熱。數小時后,患兒再次出現抽搐,癥狀及持續時間大致同前,遂前來我院就診。門診擬“發熱性驚厥”收入我科。
二、治療經過
通過對比患兒癥狀特征,發現患兒發病時并未引起關節運動和強直,且抽搐時間不長,因此排除癔癥性抽搐;通過腦電波檢查,發現患兒波段正常,當患兒抽搐時肌肉收縮呈陣攣性,且無意識,血常規檢查顯示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數目較低,單核細胞百分數偏高,最終確診為發熱性驚厥。確診患兒癥狀后,我一邊與父母溝通病情,安撫激動情緒,一邊構思治療方案??紤]到患兒年齡較小,我在用藥方面慎之又慎。再三斟酌后,決定具體用藥方案。苯巴比妥片鎮靜、抗驚厥,氨酚偽麻那敏分散片解熱、退燒,抗病毒,玉屏風顆粒提高免疫。期間,我持續關注患兒的癥狀特征,根據其病情變化,隨時調整用藥方案。我積極與對方溝通病情,父母對自己的行為頗感后悔。早在患兒起病初期,他們并未予以重視,只當是普通低燒,給兒子服用退燒藥物后各干其事。哪怕后來患兒病情加重,體溫上升至四十度,并伴有痙攣樣抽搐,但父母依舊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見患兒抽搐自行停止,神志轉清,心想并無大礙,待次日再入院就診。直至最后患兒再次出現抽搐癥狀,父母這才引起重視,火急火燎地趕往醫院為患兒診治。倘若父母能在患兒發病初期就給予重視,及時就醫,可能兒子的病情不會發展到此般地步,患兒家屬追悔莫及。
圖1 血常規檢查(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數目異常)
圖2 血常規檢查(單核細胞百分數異常)
三、治療效果
經過4天住院治療,患兒病情較之前有明顯好轉,癥狀基本消除,無發熱、咳嗽,精神狀態尚可,胃納好,大小便正常。經查體,咽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血常規檢查無明顯異常,遂出院。我提醒家屬應按時定量給患兒服用藥物,家中勤通風,避免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預防感染。若察覺到患兒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切莫延誤病情,并且一周后需要復診。復診時患兒精神狀態良好,無抽搐、發熱、咳嗽等癥狀,血常規檢查未見異常。
四、注意事項
盡管患兒的病情明顯好轉,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但家屬切勿掉以輕心,患兒的日常防護工作同樣重要。我擔心口頭上的叮囑,家屬容易遺漏,特寫下相關注意事項:
1、環境。房屋要勤通風,每天至少通風兩次,每次至少半小時,同時保持屋內清潔,能夠有效降低屋內致病菌濃度。
2、飲食。寶寶的消化功能較差,日常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少食多餐。同時也要注意水分的補充,有助于寶寶體內水循環。
3、堅持定期測量寶寶體溫,家中常備一些消炎退燒藥,若察覺到寶寶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切莫耽擱病情。
五、個人感悟
驚厥在兒童時期發病率很高,該病是一種腦神經功能紊亂疾病,患兒通常會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收縮,呈痙攣樣抽搐,有時還會伴隨意識障礙等癥狀。家屬一旦發現自家孩子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延誤病情是大忌。
寶寶患上驚厥后,家長莫要慌,除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就診外,還要時刻保持寶寶的呼吸暢通,密切關注寶寶的生命體征。通過這次治療,患兒家屬更加注重孩子的身體變化,定期給孩子測量體溫,增加了每天開窗通風的次數。